赔本赚吆喝,为应付考核,银行付出高昂的资金成本,直接影响银行盈利能力
虽然年末冲时点、揽存款的日子已经过去,但银行仍不轻松,“吸储大战”仍在继续。
“1月9日起,发售理财43天,年化收益率6.1%—6.3%;1月11日起,发售电子渠道理财5万元起,年化收益率6.4%。”这是昨日某股份制银行发来的短信息。
农业银行青岛分行高级经济师周洪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存款是银行的根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余额宝及类似网络理财产品的逐渐风行,银行存款流失严重。因此通过较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来巩固存款,是当前银行的无奈之举。
目前,余额宝的年化收益率基本在5%左右。而据《证券日报》记者查阅此前的理财产品数据显示,在互联网金融产品风行之前,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普遍5%左右,而如今,达到6%的比比皆是。
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成为揽储的利器。据统计,2013年底,由于银行间拆借利率不断攀升,不少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超过6%,甚至到达7%以上。
另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13年最后一周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达到5.98%,创近两年来的新高。
而除了理财产品,银行还直接“买”存款,每到冲时点之际,高息揽存或变相高息揽存,早就成了业内公开的“潜规则”。
一位银行业研究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是在赔本赚吆喝,为了应付考核,银行付出了高昂的资金成本,这直接影响到了银行的盈利能力。
今年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分流效应,银行揽储的难度加大。虽然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规定,银行不得向储户支付法定利息之外的任何礼品,但为了揽存,存款送礼品,贴息存款等花钱“买”存款的招数银行仍不停使出。
一位资深银行业研究人士表示,当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甚至超过一年期贷款利率,出现利率倒挂时,就已经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如果再不进行前瞻性地流动性管理,一旦存款利率市场化,为了吸储,流动性紧张将会倒逼银行铤而走险,以至以高出自己难以承受的成本饮鸩止渴地吸收存款,增加经营风险,甚至会造成破产倒闭。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