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财经 山东财经正文

从人口红利到人力资本红利!智联招聘发布中国就业人口技能提升白皮书

2020/1/8 13:48:38   来源:中国山东网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讯 2019年1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将职业技能提升放到了稳就业的核心议题中,提出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扩大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规模,加强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政策的顺利落地,不仅依靠政府层面的行政力度,也更多的依赖企业自身的重视,和每一个劳动市场个体的积极参与,共同实现技能红利的开发。

  关注就业人口的技能培训需求、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对我国现阶段和长远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奠定作用。日前,智联招聘发布《中国就业人口技能提升白皮书》。

  就业市场冷热不均,工作机会和收入分配向知识、技术密集型岗位倾斜

  虽然宏观就业形势稳定,但结构性矛盾却在拖累产业和个体的发展质量,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未能实现有效的劳动力转化。根据最新一季CIER报告,服务、技术及知识属性的行业正在遭遇“招工难”而传统去产能行业、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则正在遭遇“就业难”的问题。这也在侧面反映出,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经济整体结构的改变而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吃紧的情况,而这些产业挤压出来的就业难群体,技能又无法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领域形成对接,在劳动力市场中属于失业风险较大的群体。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革命对于职场也产生了更强的冲击。在今年的调研中,43.8%的白领认为人工智能势必会取代一部分人类工作,这将直接导致许多传统行业职位减少,职场竞争加剧;与此同时,31.1%的白领则认为从事创新性、技术性工作不必担心会被人工智能替代。

  不管是解决就业问题还是提升我国劳动者的整体收入水平,都需要从人力资本投资的思路出发,培养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型劳动力群体,实现从依赖人口红利到开发“人力资本红利”的高质量经济发展进程。

  白领普遍追求就业质量,因技能缺失影响求职竞争力

  最直观的挑战首先反馈在每个求职的个体上,在2019最佳雇主评选过程中的一项调研显示,近一半的求职者认为想要找到一份与现在的工作条件相当的机会有难度。比起加班、过劳、工作和生活难平衡等“高级烦恼”,求职挑战和失业焦虑正在成为困扰职场人的第一发展障碍。

  在本次针对求职者的调研中,把待业群体作为失业风险更高的对象进行了专属分析。当前未拥有一份稳定的全职工作的人群中,45.5%因为上一份工作体验不好,主动辞职,也就是带着“宁缺毋滥”、“不将就”想法在追求就业质量的职场人占据多数。除此之外,公司变动引发的被动离职占比20.8%,也就是通常说的人员优化、裁员现象,还有15.6%的受访者存在多次求职失败,自认就业困难;甚至于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的群体占到14.1%。不管是理想中的好工作求而不得还是被求职市场拒之门外,本质上都是技能短板带来的鸿沟。

  从找工作的紧迫感来看,72.3%的待业群体表示着急找工作(非常着急找工作+比较着急找工作),其中尤其以毕业后一直待业的人群求职的紧迫感最为强烈。可见,哪怕对工作不满愤然离职的傲娇群体不在少数,但他们面对待业状态并非气定神闲,大部分都期待重新找一份全职工作谋生。

  针对这些困难,待业群体表示亟需获得一些指导和培训,49.8%的待业群体表示需要目标岗位的技能培训,这可以直接帮助他们具备理想工作的准入条件,可以更大程度的获得面试机会;47.1%的待业群体表示需要职业发展目标指导和规划,这项培训可以帮助求职迷茫的群体清晰的进行自我定位,锁定适合自己的岗位目标;还有42.9%的待业群体甚至需要办公技能的培训,比如office软件一类职场通用的基本技能,这些技能虽然学习资源多,且门槛低,甚至具备自学成才的可能性,但依然是制约不少待业群体顺利找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侧面反映出当前求职者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还不够强,且这类通识性标准技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职场中的实际操作机会来提升,这也证明企业给员工制造的学习环境比较欠缺。

  与在职人群不同,待业群体的收入来源通常不够稳定,也没有学习成长的土壤,技能停滞不前则会进一步延长他们的待业周期。这一群体也是培训需求最为紧迫的,这就需要有能力的企业承担起这一社会责任,通过开放分享企业的培训资源来帮扶待业群体,间接培养潜在的企业候选人,政府也可以牵头建立职业诊断和咨询等方面的服务窗口,让培训成为一项基础设施。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政府、学校以及学生个体十分揪心的问题,产学结合这一课题在近年来也持续出现在热门话题榜上,对于在校生而言,他们表示在求职过程中需要获得岗位实操演练、办公技能培训以及面试辅导等实用培训,帮助他们解决眼前的就业焦虑。

  虽然有意向通过接受培训了解和提升认知,但就目前实际情况看,与职业相关的培训仍显不足,近七成在校生没有参加过职业学习/培训。尽管当前高校普遍设立了职业规划课程或就业指导课程,但是实操能力的缺失以及课程覆盖率和质量的缺失等现象导致当前的培训资源仍未能很好的解决大学生的求职困难。

  此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2019年,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三年百万青年见习计划的通知”旨在促进青年就业、成长发展和民生改善。随着这些政策的切实落地,针对青年就业群体核心痛点,期待加速提升这一群体的就业能力。

  企业对员工素质水平满意度不高,却在人才培养中缺位

  职场中的个体对自身条件不自信的同时,团队管理者对当前团队成员的整体水平满意度也不高。调研显示, 31.5%的团队管理者对员工水平不太满意,认为需要花很多时间进行指导员工才能上手工作,还有5.2%认为基本需要从头教。

  团队成员素质水平整体缺失给管理者带来了很多实际困扰,46.7%的管理者表示遭受“员工缺乏职业化,不够成熟”的困扰,37.4%的管理者认为“员工能力弱,需要投入很多精力指导”。

  企业是追求效率和价值的组织,尤其在盈利挑战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对组织的效能和员工个体的素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企业整体短视的价值理念中,企业对员工培训不足,对人力资本投入重视不够不仅影响员工的就业质量,更导致企业效能无法提升,多沦为“平庸企业”。

  国务院办公厅最新印发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指出,2019年至2021年,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其中,企业需制定职工培训计划,开展适应岗位需求和发展需要的技能培训,广泛组织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脱产培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用人的有效衔接。

  对于这一宏观政策理念,当前企业普遍在观念上没有形成“人力资本投资”的理念认知,还在一刀切的把员工计为“用人成本”,这势必导致企业在与员工利益相关的投资上没有动力。从用人经理的角度来看,目前公司对员工的培训在解决其管理困扰方面发挥的作用非常小,帮助作用仅为21.7%(帮助非常大+帮助很大),更多是无感或者没有帮助。

  培训资源的匮乏让职场人普遍没能在工作岗位上得到成长。调研显示,岗位职责不清,导致工作广而不专是职场人群目前职业发展中最大的担忧之处,其次是缺乏培训,只有输出没有输入。这也是导致待业群体普遍存在个人履历缺乏竞争力的核心原因之一,工作经验之所以在求职中被企业看中,正是看中在一段工作经历中的实际成长和积累,这包括技能、资源、思维模式、决策能力等综合素质,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半左右的在职受访者认为积累下来的工作经验广而不专,只是了解到了皮毛,更惨的是不仅没学到知识,还在持续单向输出。

  据调研数据显示,71.3%的员工希望得到专业技能的提升,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软实力的提升需求也在逐渐普及。调研数据显示,在个体的职业成长和发展中,64.1%的职场人希望有明确的职业规划,55.1%期待有专业的人员培训。雇主也应该把握员工上进的利好,充分利用海绵吸水效应为员工提供更多的成长发展机会和资源,在员工技能上进行投入不失为一项明智的投资。

  就业人口职业技能提升探索和建议

  为了避免茫然和缺少着手点,应充分利用招聘/求职匹配过程中出现的错位来甄别技能短板。在求职的全流程中,投递、沟通、面试等环节均可以实时获得个体的技能素质反馈,劳动力在求职的过程中未满足雇主要求的部分即是需要通过培训提升的关键技能,企业在招聘过程中积累的候选人数据也更容易系统的发现问题。政府和企业在分配培训资源和设置培训课程时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根据求职者学习提升的需求提供帮助,探索出的核心指标也可以在培训完成后更有效的检验培训效果,也可以帮企业聚焦培训投入避免资金浪费。

  在企业管理者心目中,公司的预算更愿意花费在市场营销、人员招聘等短期投入上,而人才培训这一选项,通常被企业看作有价值但不迫切的任务,当前劳动力市场的高流动性也让企业担心培训变成“为他人做嫁衣”。另一方面,企业追求盈利的本能也让管理者希望员工入职后即可产生效益,发挥价值,而培训的周期相对较长,效果显现有一定滞后性。

  这一“拿来主义”的短期主义行为不仅会导致企业间的恶意挖角,还让那些暂时没有竞争力的劳动力出现职业发展的恶性循环。在2019年最佳雇主评选调研中,智联招聘发现愿意在员工培训上投入资源的企业不仅没有造成什么损失,还带来了直观的经济效益。这与企业想当然的付出心态是不一致的,从根本上讲,企业在满足员工个人成长发展的诉求之后,不仅能提升团队的整体素质水平,还能充分激发个体的工作动力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创造收益并不需要太长的周期。

  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不仅能为公司创造收益,还能产生社会价值,调研显示,企业HR对有培训经历的求职者更加青睐。73.1%的受访HR表示很愿意雇佣参加过公司培训的求职者。

  优先雇佣的主要原因是提升人岗匹配度以及有效识别目标候选人,也就是说可以直观的提高招聘效率。而求职者与岗位的高匹配度也将提升组织效能和个人工作体验。

  从宏观角度来看,普及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机制,也是提升劳动力整体技能水平的孵化器,企业不仅能从中获益,还让市场中的劳动力随着个体素质的提升换取职业发展的正向循环,作为实操场景最为丰富的企业平台,也是最有能力和条件为劳动力提供高质量学习资源的核心群体,也是中国就业人口技能提升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编辑:王丽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